早在1995年,甲醛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确定为可疑致癌物。2004年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确定为一类致癌物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于2004年6月在其153号出版物中公告,甲醛由2类致癌物质上升为第1类致癌物质。
报告称这个结论是来自10个国家的26位科学家对甲醛现有的致癌证据进行评价后得出的。他们认为,以前的结论——“第2A类致癌物质(很可能对人致癌)”是基于较少数量的研究,但新近对接触甲醛人员的研究资料已经增加了这方面的证据。专家认为: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甲醛引起人类的鼻咽癌,这种癌症在发达国家比较少见;另外有有限的证据证明甲醛可引发鼻腔癌和鼻窦癌,并有强有力的证据(但尚不够充分)证明甲醛可引发白血病。
2010年12月15日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在其总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一份《室内空气质量指南》。这是世卫组织(WHO)首次公布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室内空气有毒物质的量化标准,为世界各国制定相关法规提供了依据。
《室内空气质量指南》的发布在社会上引起关注,这是世卫组织(WHO)欧洲地区办事处牵头搞的一个科研项目,全球60多名科学家参与到这个项目的研究。400多页的报告对室内空气当中9种污染物做了限定。甲醛污染被列入到主要污染物质之中。
报告中对室内环境中的甲醛污染引起了重视,提出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的安全标准是每立方米中含量0.1mg,超量或超时则会伤害肺部功能,并可能患上鼻咽癌和白血病。